不管是香料柜还是药品柜,很多人对收纳柜里除虫害以外的潜在危险一无所知。在品控不善的情况下,一些标榜为中草药的产品乃至某些香料都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掺假。无论是意外导致,或是企业因逐利心理而使用替代原料,掺假的次品都会损害健康。
近年来,植物补充剂的销量激增。据《营养商业期刊》(Nutrition Business Journal, NBJ)统计,仅在美国,2018年植物补充剂的销量同比增长大约9.4%,创1998年以来新高。伴随销量上升而来的,还有人们对企业因逐利而掺假的担忧。在某些植物成分中掺杂其他品种是植物补充剂最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美国法律严禁销售掺假产品,产品中包含未公布的植物品种不仅会动摇消费者对于整个行业的信心,也对消费者健康有着潜在影响。
最乐观的情况
最乐观的情况是植物产品并不具备产品声明所述的功效,消费者因此遭受一点经济损失。以原产于北美东部、主要用于缓解女性经前不适的开花植物黑升麻(Actaea racemose)为例,由于亚洲品种原料价格低廉,有些厂家会在黑升麻中掺杂亚洲品种。但是,目前并没有研究表明亚洲品种有益女性健康。
另一个例子是生活中常见的香料干欧芹(Petroselinum crispum)叶。欧芹因其对于胃肠道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改善作用而成为餐桌上的常见食材。芹菜(Apium graveolens)叶的结构和化学特征与欧芹相似,但价格相对便宜,有时被用作商用欧芹原料的替代品。虽然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消费者付钱买的产品跟拿到手的却是两样东西,自然也无法获得预想的产品功效。
最糟糕的情况
最糟糕的情况是,使用其它成分可能引起严重的安全问题。举例来说,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是一种常用的食用香料,也是某些药品的成分。如因外观相似而在收割时搞错,或在利益驱使下在八角茴香中掺入日本八角茴香(Illicium anisatum),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或对肾脏和消化器官造成损害。
解决办法
一般情况下,只要根据动态药品生产管理规范(cGMP)的要求,在生产中严格鉴定和测试植物原料就能防止和解决植物掺假问题。要实现植物原料的最高质量标准,应结合使用多种测试方法,从不同角度解决植物原料的鉴定问题。形态学检查包括宏观检查和微观检查,是检测异物和区分植物部位的重要手段。
但是,形态学检查难以确认所有分类特征,对于细粉以及缺乏品种特征的植物部位尤其如此。植物化学分析法主要依托于分析标记化合物或参考物质的植物化学特征,是使用最广泛的植物鉴定方法。这种方法很强大,能根据已有知识确认是否存在目标植物物种甚至植物部位,依此检测是否存在掺假。但是,植物化学分析法可能无法鉴别未经充分研究的植物物种(例如:标记化合物和掺假物数据不足)以及为了利润最大化而部分掺假的大批原料。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DNA检测等基因组工具不仅为了解植物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可靠的手段,而且在植物原料的质量控制,特别是植物原料鉴别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在进行这类测试时,必须遵守严格的标准,了解测试可能产生的误报以及影响测试有效性的环境因素。有时,即使是采用了最好的测试方法,但在具体应用上可能会有问题,另外测试结果也不一定得到正确的解读。
展望未来
企业应采用一切手段打击植物产品生产中的掺假问题。根据美国cGMP规定,膳食补充剂成分必须通过至少一次适当的测试或检查进行验证。为了消费者的利益和安全,原料生产商和补充剂生产商需要主动运用所有经过验证的工具检测产品,这些工具可以用来检测和阻止掺假配料的使用,尽最大的努力降低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的风险。也就是说,企业需要考虑何时以及在什么条件下需要进行多次测试,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文章标题:【 康宝莱专家:原料鉴定,品质管控第一关】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opinion/jjpl/165078.html